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专访壳牌CFO:资产剥离计划进展、特朗普和油价走势

BRITAIN-NETHERLANDS-EARNINGS-OIL-BUSINESS

2016年2月,壳牌以54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以下简称BG),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公司和欧洲最大的能源公司。

这是过去十年能源并购市场上较为罕见的大宗并购案,是荷兰皇家石油和英国壳牌2005年合并董事会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

这项并购也导致壳牌债务压力增加。“我们完成对BG的收购之后,在当今油价低迷的情况下(徘徊在40-54美元/桶这一区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降低成本,更好地管理投资、整合新旧业务、剥离约300亿的资产。” 12月7日,壳牌集团CFO Simon P. Henry(以下简称Henry)在接受“清洁技术投资”专访时表示。“这些措施到2020年将给公司带来200亿美元或更多的现金流。”

Henry介绍,壳牌目前有8大业务线,其中有4大成熟业务是正向的现金流来源,其主要包括炼油厂、油气上游成熟业务、天然气一体化业务和重油业务(在加拿大有相关部门)。其中,前三大业务每年可带来5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重油业务每年可带来1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

“我们有2个目前投资大于回报的成长业务,即深水油气田和化工业务。”Henry指出,壳牌还有2个需要长期投入的未来业务,即页岩气业务(主要在北美)和新能源业务(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 。

Henry指出,为了推行我们的整体发展战略,所有业务线每年能够带来的总体营收应该能够超过200亿美元,以支付每年150亿美元的股东分红,并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当务之急是减少债务。

SimonP. Henry从2004年4月起担任壳牌集团勘探与生产业务部的财务总裁,领导壳牌勘探与生产业务在全球各地的财务、计划与供应链业务管理工作。他还兼任壳牌集团油气储量委员会主席,也是勘探与生产业务多个高层战略、规划和发展团队的成员。

每年投给BG 250-300亿美元

Q:年初你们收购BG,现在整合进展如何?

Henry:BG在天然气领域非常成功,不但LNG做得很好,在巴西深海领域进行了投入,还在全球收购了油气资产,涉足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地。2011-2014年,由于战略实施不力而面临挑战,利润未达需求,领导层变更,市场调低了对它的估值,股价下跌。

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了BG的价值,考虑到BG的业务与壳牌的战略高度契合,并且市值处于好的价位,两家公司合起来之后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具竞争力。所以,2015年,我们宣布与BG进行收购的谈判。

那时油价还是60美元/桶,因此那时看上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交易。然而,接下来9个月,油价跌至27美元/桶,那时外界对我们的收购有很多质疑,但我们获得了相关政府的批准,包括中国政府的批准,于今年2月完成了收购。

由于我们与BG的领导层有很好的关系,在完成收购的8个月前,我们就开始进行整合。因此,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创造价值了。

整合的效益已体现出来。2016年,合并带来的资金收益为25亿美元,这本该是2018年完成的,我们提前两年完成。同时,由于合并而带来了2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未来将增加更多价值。当前低油价的市场状况也使得两家的合并比预期更加迅速。因此,壳牌在这样的低油价下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

壳牌与BG合并后,比壳牌单枪匹马,实力增强很多。我们相信在2017、2018会处于更加有竞争力的位置,尤其是油价已经回升至54美元/桶。

Q:你们对BG的投入有多大?

Henry:我们对BG的投入每年将达到250-300亿美元。今年投入金额为290亿美元,明年投入将稍微下降约为250亿美元,BG给我们增加了约50亿美元的资产,大多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

我们将在巴西投入20-30亿美元,用于建设深海油气的浮式生产装置,这个投入将持续很多年。在澳大利亚的投入,主要是昆士兰地区天然气设备运营。

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中国的合作伙伴,这对于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因此BG的收购对于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债务控制目标是在500亿美元

Q:降低成本的具体的计划是怎样的?

Henry:我们正在执行降低成本的计划。在2014年,我们预计并购BG的成本将达到490亿美元,但现在看起来成本只花了400亿美元,所以对我们来说已经有20%的成本降低了。一方面,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精简机构,这是向BG学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在第三方供应链也降低了成本。在日常开支方面,我们已经节省了20亿美元,比如财务和IT方面的节约。

当然,我们提高收益最主要的不是如何节省成本,而是我们有很多新的项目在投产,比如在巴西、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展开的项目。这些新项目给公司带来1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其中三分之一来自BG。

Q:公司何时可以达到资产负债表的盈亏平衡?

Henry:壳牌的资产负债表目前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我们的目标是把债务控制在500亿美元。人们可以看到我们一直投资的力度比较大,真正帮助我们降低债务水平的不在于资产剥离和节省成本,而是新的投资项目发力并带来收益。由于资本和信贷市场的运作模式,有一些短期降低债务的需求,所以短期会有资产剥离和减少投资,这也是大家密切关注的方面。在减少投资方面,我们已经在这样做了,不会再有更多大幅度的减少了,所以大家最关注的是我们的资产剥离。

我们的债务主要是在美国和欧洲发的长期企业债券,平均期限8.5年,每年再融资的需求相对较低,2017、2018年相对高一些,每年约90到100亿美元,不过我们今后9到12个月都没有再融资的需求。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有200亿美元的现金流,非常健康,未来一年到一年半都没有融资上大的风险,无论油价如何。

明年上半年将剥离不超过80亿美元资产

Q:你在7月表示,壳牌计划在今年内出售60亿到80亿美元的资产。目前完成了哪些出售?今年预计能完成多少?都是哪些区域的哪些类型的资产?

Henry:到目前为止,我们总体已经完成30亿美元规模的资产剥离,预计今年还将完成20亿美元的剥离额度。过去两个月,我们资产剥离的进展顺利,今年之前可能再宣布2个交易。

目前,我们主要剥离了下游领域规模较小的资产,比如在日本的资产和美国的油气管道资产,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炼油厂和加油站业务,在加拿大的部分上游资产,在墨西哥湾和美国的部分深水项目。

去年我们出售了统一润滑油业务,目前没有更多出售中国资产的计划,因为在中国的重心是增长。

英国有很多对我们剥离项目的报道,比如报道称在英国一家上游企业会被剥离,还有在泰国新西兰等地的资产,但这些我们都没有确认过,尽管我们确实在与其中一些国家谈。

明年上半年将对不超过80亿美元的资产将进行剥离,也许不一定都会在上半年完成,但我们会努力推进。我手头上有16笔交易正在进行,规模达到5亿美元。每天都需要跟别人去谈这些交易,这也是我当前工作的重点。

Q:英国脱离欧盟的决定对你们剥离300亿资产的计划有哪些影响?对你们的北海油气田的出售有哪些影响?目前有买家愿意接手吗?有传闻说马士基愿意出20亿美元买,确认吗?

Henry:英国脱欧对于我们的资产剥离计划没有太大影响,的确在英国北海地区有一些资产需要剥离,有一些有意向的买家,但这些买家并非传统的买家。有一些私募基金和新型买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投资者热衷于在英国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英国有稳定且一直在完善的税务系统。油气勘探领域成本非常高,因此投资者的决策常取决于税收政策是否足够合理以及成本是否足够低。

我可以确认的是,的确与马士基谈过,但无法确认其他更多细节。马士基已宣布将油气业务分割出来,在结构调整之后,他们也在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计划。

Q:资产剥离计划面临哪些挑战?计划如何应对?

Henry:主要的挑战是油价低位徘徊,目前仅为54美元/桶。两三年前感兴趣的买家现在不感兴趣了。三四年前,有很多来自中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的买家,包括大的国有企业,现在他们已不在买家之列。

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资金,但大家都持币待购,等着价格到最低点再去购买,但我们不会在最低价时出售。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OPEC达成减产协议后,油价预计将有所反弹。

Q:特朗普曾表示要减少对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限制,壳牌未来是否会加大在北美页岩油气资上的投入?

Henry: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还不明朗。他提出的一些能源政策并非联邦层面的,而是州层面的政策,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观察他就任后的能源政策到底是怎样的。

目前壳牌在美国陆上的页岩气投入是20亿美元,在深海的油气开采投入规模为20亿美元,因此壳牌在美国有超过40亿美元的油气投资。如果特朗普就任后在陆上的能源政策会有利于油气开发,我们有可能会增加投入,但也还不确定。因为目前全球其他地区的市场也很有吸引力。相比美国的能源政策,油价是决定我们是否投资的更重要因素。

更关注中国经济走势而非美国能源政策

Q:你对明年油价的走势有怎样的判断?

Henry:从短期来看,我们要参考交易员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对于油价的观点,从长期来看,需要参考经济学家对于成本和未来经济趋势的相关分析。交易员告诉我们目前油价还是不错的,未来一段时间油价还会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这取决于OPEC的政策。

从长远来看,未来三至五年,油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除非全球经济再次走低,对于能源的需求减少。但是我们更关注中国经济的状况,而不是更多关注美国的能源政策。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对油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全球油气价格基本是由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拉动的。过去十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拉动天然气增长的50%,拉动石油的增长超过50%。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是否还会这样快速发展?这是需要我们持续观察的。

目前中国拉动能源增长的势头还是很旺盛,汽车消费对于油气的需求仍在增长,但工业领域对油气的需求增长放缓了。目前对于能源增长推动最大的是印度,与中国形成有力的竞争。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清洁能源投资,作者王尔德&和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新最有价值的行业动态,具有数十万字行业观察编译经验,如需获取油气行业分析相关资料,请联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