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来稿】川普扬言退出协定 美能否逆转低碳发展趋势?

川普扬言退出协定 美能否逆转低碳发展趋势?

贫弱国家尚且贡献绵薄,强国怎好出尔反尔,隔岸观火?

作者 | 中海油研究总院 周佩庆
编辑 | 宁采臣

2016年底,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成为最后黑马。因其竞选时期的一系列极端言论、违反常规的行事风格,以及毫无从政经验的商人履历,被媒体称为全球年度最大的“黑天鹅”。持续的民众抗议和质疑声浪显然无力阻挡特朗普入主白宫。于是,国际社会转而期待特朗普能够遵循近40年间,美国总统上任后对竞选承诺的平均兑现率仅约为67%这一历史规律,在走马上任后转变态度,收敛锋芒。然而其延续的强悍风格再度让世界“大跌眼镜”。自1月20日上任伊始,特朗普便以雷厉风行之势逐一兑现其竞选诺言,拉开了“百日新政”大幕:宣布美国退出TPP;解禁石油管线建设;要求建造隔离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墙”;对所有难民关闭国门并暂停7个穆斯林国家公民入境……

特朗普兑现诺言的速度和力度加剧了世界对《巴黎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命运的担忧——其竞选期间曾放言当选百日内让美国退出《协定》。特朗普称,全球变暖是“骗局”,《协定》对美国的能源使用造成限制,并给其商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是“中国的阴谋”。他主张停止向联合国气候变化项目交费,将省下的资金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而且,特朗普作为“能源独立”政策的坚决拥护者,致力于重振美国页岩油产业,这与《协定》气候保护、发展低碳能源的精神内核背道而驰。一时间,特朗普政府将会为低碳发展“开倒车”的观点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哗然。

但,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美国当前对《协定》的不明朗态度,以及个别国家的狭隘发展观念确实可能对低碳化进程产生一定阻碍,但低碳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气候保护,刻不容缓

工业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气候环境急剧恶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气候恶化所带来的灾难,绝不仅局限在遥远的北极和海岛,停留在抽象的文字和数字,而是已切实危害到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多地都经受了超强风暴和洪水的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中国大部北方城市均深受雾霾之扰,呼吸系统患病率直线上升,口罩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品。

由此可见,气候保护、低碳发展具有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组织谈判的筹码。没有借口,不容动摇。

2.《巴黎协定》提前生效,创造历史

正是由于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由气候恶化所带来的挑战已迫在眉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谈判桌上艰苦努力了二十余年的谈判各方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12月12日,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巴黎协定》宣告达成,成为史上第一份覆盖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减排协定。它不仅标志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思想和行动上的重大进步,更将形成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仅用了11个月便提前生效的《协定》也成为历史上最快被批准的国际条约,不仅体现了“能源新常态”下人类共同应对低碳转型的决心,更彰显了全球各方在权衡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价值观念的转变。

3.科技进步是不可逆的强势推动力

历史上每次生产力革命的发生,都以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标志,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撑因素亦是同理:能源形式的变革和突破都是技术进步驱动下社会发展的结果。从远古时代的火源,到煤炭、石油,再到强势来袭的清洁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改质、碳捕捉和碳储存、电力调峰、光伏发电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均收获了政策和资本的双重红利,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科技进步推动下的发展趋势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政治家也应理性看待其自身在这没有“倒车”的时代巨轮演进中的作用。

4.退出机制复杂漫长,美国需考虑政治代价

根据《协定》第28条规定,《协定》生效三年后,缔约方才可以申请退出,最早可在保存人收到退出申请一年后正式退出。也就是说,即使美国真的决定退出《协定》也需要至少四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副主任邹骥称,气候变化已成为美国主流科学家公认的科学事实,若特朗普做出退出《协定》的决定将承担巨大的战略风险。可以预见二三十年后,世界各国能源纷纷转型成功,而美国却走回了“高碳”老路,必将会对美国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很大影响,这对于世界霸主来说无疑意味着沉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美国退出《协定》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从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到2016年《协定》生效,过程漫长而艰难,凝聚了全球各界的努力和心血,而美国的退出倾向将对多边进程造成巨大伤害。法国前任总统萨科齐表示,若美国退出,将呼吁欧洲对其采取制裁措施;德媒表示,特朗普的上任使得气候问题上的中美联盟面临破裂危机,作为“影子人物”的欧盟有望走到聚光灯下,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中欧联手有望成为国际气候保护的新引擎。

大部分的科学家和政府已达成基本共识:特朗普的决策和态度必须要考虑美国在能源、环境、经济、政治、外交、民意等诸多方面的成本,即便美国执意退出气候协定,也并不意味着《协定》就此瘫痪,而仍将由其他各国合力继续推动。当前,美国的消极态度使得各国将希望转移到中国身上,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已明确表态:不论美国采取何种态度,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则和立场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将会继续担负大国责任,美国的消极反而会凸显中国的合作共赢态度。

但也必须明确,国际社会不应纵容消极的缔约方。美国作为世界第二的排放大国,应有“强国重任”的觉悟,不能重蹈《京都议定书》的覆辙,一次次视国际公约为儿戏。虽然美国的消极态度为我国提供了提升全球影响力的良机,但显然承担美国留下的后果,进一步分担减排份额、追加资金,不仅超出了中国的能力,也是不公平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目前不能把美国退出作为一个既定的背景,而是应该施加更大的国际压力促使美国改变退出的想法。气候治理工作意义深远,低碳发展趋势不可逆,世界各国应秉承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贫弱国家尚且贡献绵薄,强国怎好出尔反尔,隔岸观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Linda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以国际权威网站发布的新闻作为原始材料,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新最有价值的行业动态,让您紧跟油气行业商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