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不破不立!谁说低油价带来的只有伤害

Geodesy engineer wi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ackground, sunsey sky

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从高位断崖式下跌,至今已有两年。期间低油价几乎是油气界乃至能源界最热门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油气公司和油气输出国纷纷称这段时间为难熬的“寒冬”。对此,2016年5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第十届油气上游论坛将主题定为“穿越风暴迎接黎明”。学术界也出版了大量相关论文,媒体更有繁多的报道,有许多分析给人以启迪,但由于视角和观点不同,往往让人感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推动油气公司进行科技创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低油价带来的激烈的生存竞争,成为石油企业科技创新、大幅降低成本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谁拥有科技创新成果,谁就更容易熬过“寒冬”。

首先表现在占投资费用主体的工程作业方面。以钻井为例,美国陆地钻井平均日费从2014年的23000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16000美元,2016年5月份同比又下降30%,这意味着目前的钻井日费比2014年下降了50%以上。同时,综合性的科技增产措施使同期单台钻机的产油量增加了1倍以上,例如,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地单井产油量从2014年6月的271桶/日增加到2016年1月的494桶/日,增幅达82.3%,从而可能使新增原油的单桶成本比2014年下降3/4以上。这些数据可作为美国石油成本降低的真实写照。

目前,因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使全球石油项目加权平均保本价格降到51美元/桶,比最高的2014年降低19美元/桶,下降27.1%。在低油价猛烈来袭时,正是由于科技进步、成本降低,才使页岩油气产量能以上升或相对平稳的态势支撑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在油价有所回升时产量迅速增加。在这次低油价期间,许多企业保持甚至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可以设想,在日后条件更为宽松时,科技创新将更强劲地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一些大中型油服企业和勘探开发企业才敢于逆势进行并购,并加大对具有战略意义项目的投入,成为低油价重压下油气行业令人关注的闪光点,以美国雪佛龙为首的多家公司与阿根廷YPF公司开展页岩油气合作也是一个典型实例。雪佛龙依托在北美形成的技术,2016年在阿根廷瓦卡姆尔塔页岩探区的钻井成本由2015年的每口1400万美元降低20%,接近经济下限要求的1000万美元,这让雪佛龙下决心在前期超过30亿美元投入的基础上,再通过几个大手笔合同使未来15年的投入超过250亿美元。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勇敢合同”,该公司股票也因此大幅升值。与之相似的还有全球第四大石化生产商英力士(Ineos)近期重回伦敦设立专攻页岩气的子公司,并获得了若干勘探开发区块,收购了一些区块50%的股权,递交30份钻井申请,一举成为英国第三大页岩气公司。英力士逆势而上的开拓勇气,也正是基于科技进步、成本降低带来的盈利潜力。

油企大重组,带来更活跃、更顽强的生命力

低油价持续使石油企业融资日趋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资产被并购或重组,特别是规模偏小的油服企业所受的冲击最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一批企业因难耐“寒冬”而消亡,待油价回升,会有更具活力的一批新企业出现。经过这一轮的动荡,会使油气行业的内部结构更趋优化,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从2016年上半年看,随着油价呈触底反弹之势,油气并购市场回暖,其中以金融市场活跃、成熟的北美地区最为显著。据统计,在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北美占75%;在售出和购入的资产中,北美所占比例分别为82.3%和88.6%,其中页岩油气交易项目比2015年上半年增加了63%。值得关注的是,非常规油气中成本较高的加拿大油砂仍被重视,交易额分别达到46亿美元和42亿美元的两宗涉及油砂公司的交易,成为2016年北美最大的非常规油气并购案。这预示着企业家们己经看到,一旦油价回升至其有所降低的成本线,非常规油气产量将有快速上升的潜力。由此看来,欲借低油价将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挤出市场的设想恐难如愿。

石油生产国实行更利于油气行业发展的政策

油气生产、出口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长期存在的困扰是,如何既能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又能使本国利益最大化。本世纪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民粹主义的干扰。这些国家主张大幅削弱对外开放,限制国外资本进入本国石油系统(特别是上游),结果却阻碍了本国油气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进而甚至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俄罗斯、阿根廷、伊朗以及开发超深海油气以来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长期的油价走低更使这种政策难以为继。于是,各油气出口国纷纷实施互利双赢政策,吸引外资进入油气行业。低油价持续的时间越长,政策的转变就会越彻底,带来的效果也会越明显。可以设想,既使油价有所回升,这种势头也会保持,并成为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油气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近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此时油气资源国加大开放的举措,成为促进国际投资和贸易的亮点。

长期困扰石油输出国的另一问题是过分依赖油气生产和出口造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促使经济多元化发展、改善经济结构是石油输出国长期以来持续的追求,在低油价的困境下显得更为迫切。具体说,就是在油气产业链上有更均衡的发展,补足中游的储运,特别是下游炼油和石油化工的短板。同时,经济结构实现多元化,大幅降低对原油出口的依赖。这方面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国家表现更为突出。自上世纪石油危机以来,海合会国家就特别注意以充足的石油美元发展金融业,丰厚的国家主权基金和巨额的海外投资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有的国家甚至超过石油),也是其应对低油价的重要实力。但是,它们在整个经济结构多元化方面一直做得不够。对此,沙特阿拉伯提出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战略。

在高油价期,许多国家对消费者给予补贴,但这种扭曲了市场价格的行为既不利于节能,也使石油公司和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尽管如此,很多国家的政府因担心影响政绩和选票,不敢取消补贴。低油价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出口国取消油气消费补贴的良好时机。

为优化能源结构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条件

本世纪初,石油枯竭论曾甚嚣尘上,人们急切地期望新能源的替代。但由于新能源基础研究不够、科技水平较低,成本明显高于传统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和水电核电),政府以严重扭曲市场的补贴强力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产生了若干负面影响,例如,造成经济负担过重、能源成本高企;再如,导致中国目前严重的弃光弃风以至弃水弃核现象。

低油价的持续,为降低煤炭利用比例、缓解环境压力创造了条件,也为新能源通过科技发展提效率、降成本争取了时间,从而使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在合乎能源和经济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较顺利地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后石油(petroleum,包括oil和gas)时代”,即多能源互补、因地制宜高效益发展的时代过渡。

欧佩克控制油价时代终结

在上世纪的最后30年,世界经济上最突出的现象是石油危机以及与之相应的油价的大起大落,这使得欧佩克和经合组织为争取对经济、金融的控制权而出现了尖锐对立,石油成为地缘政治的武器。欧佩克曾使用禁运和提价而使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又曾大打油价战而使许多国家担心会“淹死在每桶(低于)10美元的石油”里。沙特阿拉伯因为握有最大量廉价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而成为欧佩克的“老大”。

经合组织实施了“市场力量战略”,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国际金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后冷战时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改变,以及欧佩克内部分化加剧,导致欧佩克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削弱,已不能单方面控制国际油气贸易和价格。世界石油市场己由长期的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石油也逐步回归其大宗商品的本来面目。与之相应,石油作为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石油贸易,影响着世界经济。

这次低油价的持续和可以预期的影响,表明这一重大转变己基本完成,一个多因素控制石油的新时代己经到来,突出表现之一是石油的地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生产和消费中心多元化,新的石油生产、出口国所占市场份额的扩大,使得本来就趋于解体的欧佩克作用甚微。更加充分的供应和日趋成熟、开放、统一的国际油气市场,使得以石油为武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逐渐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综合安全观取代。在众多地缘因素中,既是最大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又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经济体的油气4G(美国、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

本文节选自《国际石油经济》2016年第8期文章《油价新观察》,作者:张抗、白振瑞(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新最有价值的行业动态,具有数十万字行业观察编译经验,如需获取油气行业分析相关资料,请联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