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低油价下的中国经济:短期获益反受长期打击

国际油价下跌仍在持续,NYMEX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近期,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是大宗商品暴跌的大赢家,油价大跌每年能为中国节省数千亿美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高盛的统计,大宗商品暴跌每年总计能为中国节省4600亿美元。其中,有3200亿美元是来自于低油价,剩下的则来自于其他能源、钢铁、煤炭和农产品。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受益于大宗商品暴跌,降低或稳定了从家用供暖设备、汽油到工业所用原材料在内的价格,也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从依赖重工业和投资向消费和服务转变。

俄罗斯能源发展基金会经理Sergey Pidgeon也认为,在2015年油价下跌中,原油消费国较2014年节约了1.6万亿到1.7万亿美元,而中国是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每天进口量约为1000万桶,按100美元/每桶计算,每桶可节省70美元,一天就能省7亿美元。Pidgeon还强调,中国不仅作为原油进口国获利巨大,作为原油加工国也同样如此,因为石油制品价格上涨比石油本身要迅速,销售利差会扩大。外界还认为,除了帮助遏制通胀之外,大宗商品暴跌还给了中国政策制定者更多的空间去阻止经济衰退,以及刺激经济增长。

如此看来,主要石油消费国从油价下跌中获得了巨大利益。按高盛的算法,中国仅一年进口大宗商品所节省的支出,就相当于2015年GDP规模的4.41%。不过在我们看来,上述计算和评估方式可能过于简单。石油价格大跌对中国当然有好处,但规模是否有那么大、影响是否有那么广?其实有很大的疑问。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从原油到大豆和天然气在内的十种大宗商品,中国2015年节省了188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

大宗商品暴跌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只是反映在成本降低上。应该更综合地来算这一笔账:首先,商品大跌的直接收益是进口便宜了,但这是不计汇率波动的贸易收益,对于缺乏美元的国家来说,美元升值会加大它们扩大进口的难度,同时以本币计价的汇率损失会“对冲”一部分商品降价。

其次,商品大跌对相关行业有破坏力,导致在高油价时的相关投资受损,如石油勘探、替代能源投资、炼油厂、新能源投资、矿山投资等,都变成了亏损的投资。第三,商品大跌是经济低迷的结果,经济下滑导致最终需求减少,表现为各国进口商品减少,这对商品进口国来说同样不是好消息。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以石油为例,油价下跌对此前用石油美元掩盖其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国家都构成了冲击。对新兴市场的原油进口国来说,低成本的原油所带来的好处远不及能源行业崩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源行业的崩溃将会改变石油美元的流向,降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偏好。

花旗集团新兴市场经济部门主管David Lubin指出:原油进口国显然在贸易中获益,经常在账户上可以反映出来,但这并不一定能支持经济增长。以印度和土耳其为例,两国在两年前受到外部不稳定的冲击,油价下跌让这些冲击不复存在。土耳其的非石油经常账户余额再度处于盈余状态,而2015年前11个月的赤字为280亿美元,低于一年前400亿美元的水平。而印度的经常账户本继续处于盈余状态,2015/2016财年的总财政赤字仅为180亿美元,占GDP的0.8%。

但大多数情况下账户并不决定一切。土耳其的信贷增长处于崩溃状态:13周平均年化信贷增长为10%,远低于2015年上半年20%的水平。信贷增长的下滑与净资本流入的下滑同时发生并不是巧合:外商直接投资和投资组合流入的总和目前为负值。在印度,投资者的担忧不再是经常账户的脆弱性,而是印度经济可能不如GDP数据显示的那样强劲增长。因此,贸易所带来的正面冲击并没能刺激经济增长。

从历史来看,油价回升比油价暴跌更加艰难。在上世纪80年代,油价暴跌持续了5年,而完全恢复正常则经历了漫长的20年!这一轮油价和商品大跌是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需求放缓的结果,短期内会一次性地表现为贸易上的获益,但过度的下跌终将影响到经济增长上。这是油价大跌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另一面。

英文原文请点击 (展开/收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