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概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展现环保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协助企业了解行业导向、拓展市场渠道、把握历史机遇。经批准于2012年3月21日-23日在北京展览馆和2012年10月18日-20日在西安曲江展览中心分别举办“2012年中国国际低碳产业博览会”。本次展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将成为国内外政府间、企业间、政府与企业间就低碳产业、绿色经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领域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此次碳博会将由中国低碳产业协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亚洲太阳能技术转让中心、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行业内权威机构强强联手,并将授权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优酷、环保电视台等一流电视媒体跟踪报道,同时将由百度、新浪、搜狐、网易等一流网络媒体全面宣传和加入。是行业内企业万分期许的一次智慧大碰撞。
碳博会期间举办9场活动,分别如下:1、重点企业推介会(碳博会组委会主办);2、2012年节能减排国家专项资金申报暨低碳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拟由国家发展委主办);3、2012碳金融风云对话(拟由中国银行主办);4、延庆的低碳建筑馆现场招标(拟由中国科技协会主办);5、“中国低碳产业先进企业”评奖活动(碳博会组委会主办);6、杂志的现场免费收录(拟由《中国投资》杂志社、主办);7、低碳中国发展基金会现场捐款(拟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8、城市蓝天计划活动(拟由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9、碳博会“废物循环利用创新大赛”(碳博会组委会主办)。
2012碳博会展区分为:低碳生活馆、低碳工业馆和低碳建筑馆。如果您是以下范围的企业,敬请参与。
参展范围
节能类
节能成果展:展示石油石化、制药、纺织印染、造纸、电镀、汽车工业、钢铁、冶金及有色金属、电力、机械制造、IT电信电子、化工、化肥农药等重点领域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节电: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与装置、电效管理系统、低压智能节电系统、节能变压器、高压智能节电系统、节能风机、低损耗配变技术、相位跟踪控制技术、单相配电方式、节电导线与金具、新型计量仪表及线损检测系统、用电负荷管理系统、水/冰蓄冷技术、蓄热技术、余热/余压/余能发电技术、电动机、工矿企业/车间系统节电改造技术、工业企业整体节电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方案、新型电池、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节电器、节能照明等;
节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冷却节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快速堵漏修复、工业用水计量管理、重点节水工艺等;
节油:添加剂,节油装置、替代燃料等;
节煤:高效节能锅炉(技术),添加剂,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型煤及燃烧装置,水煤浆技术、替代燃料
节气(汽):节气型装置,添加剂,供热系统节能,蒸汽冷凝水回收,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替代燃料;
节能管理及服务:国内外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产品、技术和管理服务;
商业节能: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商业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电梯节能技术与产品等;
减排类
污染物治理:粉尘治理脱硫除尘技术,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气回收处理,人工湿地保护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
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废报纸、建筑垃圾、植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等回收利用技术,废弃物收集、分类、运输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节约用材技术,城市垃圾发电等。
环保在线监测:烟气在线监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设备。
空气净化:消烟除尘技术与装置、粉煤灰清洁技术、排放物的脱硫、脱氮技术、低污染燃烧技术、排放过滤、排放控制技术、CFC代用品、溶剂再生、更新回收、工业废气净化设备、机动车尾气治理、空气污染检测、分析仪器技术及设备等。
水污染防治:工业废水及除臭技术;中水回用;给、排水系统和成套设备;膜技术与装置;泵、阀门、管道管材;滤材、填料;水处理剂、净化剂及水消毒杀菌技术与设备;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及装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水处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固体废物处理:各种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理、填埋等技术和装备。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业、交通、生活、建筑施工等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和装备。
环境监测仪器:环境水质和废水自动监测系统;废气污染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气体污染物采样和监测专用仪器设备;水质污染物采样和监测专用仪器设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放射性、噪声、振动、光、热测定仪和自动监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传输及其它特殊检测和常规分析的仪器设备等。
资源的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及污染物处置、资源化技术。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